<
t7b3小说网 > > 美人谋 > 第233章
    将你留在这里,继续泄露我的消息吗?萧怀玉道。

    不。小桃摇头,并哭喊道:奴再也不敢了,主君可以责罚,但请不要将我赶出去,她们会杀了我的。

    顾白薇走到萧怀玉身侧,并将手轻轻搭在了她的肩上,二郎既不愿投诚平阳公主,就绝不能相信任何人的话。

    你走吧。萧怀玉道,我不杀你,好自为之。

    主君,主君!

    ※ ※ ※ ※ ※ ※ ※ ※

    当日,廷尉的人赶到了巴陵侯府,并将萧福带回了廷尉审讯。

    萧福很快就招了拱,并且主动说出了萧明赫所有犯罪事实,以及自己是如何焚毁尸体的全部过程。

    刘汴将所有证据,以及案卷全部整理归顺,呈给了皇帝。

    从案发到破案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但在案子背后,却有着几大势力在推波助澜。

    楚宫

    陛下,廷尉少卿刘汴求见。贾舟踏入殿内通报道。

    皇帝挥了挥手,刘汴带着左右踏入殿内,臣刘汴,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案子已经查清了?皇帝放下手中的竹简抬头问道。

    回陛下,廷尉已全部彻查清楚。刘汴将几卷竹简与整理成册的供纸一一呈上,袁氏案经廷尉调查,已确认凶手为巴陵侯之孙萧明赫,以上是凶手全部的作案过程,以及人证的供词与画押与凶手本人的画押,袁氏一案,凶手萧明赫对自己奸杀袁氏并焚毁尸体之罪,供认不讳。

    皇帝将卷轴打开,上面详细的记载了整个案情,刘汴在结案后短短两个时辰内就理清了所有事件。

    另外永宁巷周氏案刘汴没有说出了,他只是盯着皇帝手中正拿着的竹简,永宁县令朱昶已经全部招供,请陛下定夺。

    巴陵侯之孙行凶杀人,皇帝并不关心,皇帝的目光始终落在周氏案,巴陵侯行贿永宁县令之事上。

    此事,也是萧明赫所为?皇帝发出了质疑。

    刘汴摇头,依臣之见,那萧明赫,没有这样的头脑。

    皇帝盯着竹简,逐渐皱起眉头。

    第195章 弑父

    竟陵王府

    至廷尉将案件呈入宫中,竟陵王李宣才得已离宫,此时案子已经定下,最终结果,便是看皇帝的决断。

    李宣回到府中,对于袁氏案结案的速度也是不由的一惊,这才不过十二时辰,看来此案,她是早有准备。

    大王,除了顾氏带来的人证之外,巴陵侯之孙的贴身心腹萧福也在之后全部招供,正是因为萧福的招供,才使得廷尉能够彻底结案。宦官从旁说道。

    萧福?李宣回过头,他这般快招供,应该是背后有人提醒了。

    李宣走到庭院的槐树下,想来是我那位即将迎入府的王妃。

    萧明赫可是萧娘子的亲侄儿,而且是萧将军的独子,娘子这样大义灭亲就不怕兄长怪罪吗。宦官不解道。

    她这是在保全萧家。李宣道,巴陵侯府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而不顾全族。

    可是大王为了萧家做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宦官又道。

    为了萧家?李宣笑了笑,萧明赫的死活,吾根本就不在意,这场命案,他们露出的破绽太多,铁证如山,谁也救不了他。

    只要陛下对那位新贵有了芥蒂,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就不算太糟糕。李宣又道,陛下想要打压巴陵侯是不假,但也只是打压,而不是赶尽杀绝,否则其他势力,陛下就无法制衡,巴陵侯是个聪慧的人,他应该知道怎么选择。

    ※ ※ ※ ※ ※ ※ ※ ※

    太康四年冬,楚国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大雪下了整整一夜,雪满京都。

    一大清早,便有城防营的官兵清扫皇城前御道的积雪,宵禁结束后,来往的车辆与马匹将街道中间的雪碾压成了雪水。

    消融的冰水顺着地面的凹槽缓缓流入楚水,穿过京都的楚水,终年不冻。

    船夫们一边摇浆,一边唱着民歌,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抵御冬日的严寒,将清早最新鲜的鱼获送往集市贩卖。

    廷尉结案后,皇帝却迟迟没有做出决断,对于凶手的审判,刘汴向来都是以律法为先,并且是重判。

    在刘汴的处决当中,萧明赫被处以极刑,而其余从犯也都相应的做出了重罚。

    但皇帝却迟迟没有审批,并将案子压了下去,似在等什么。

    京城门开启后,一匹从北方来的快马,飞奔入了城,并向皇宫疾驰而去。

    这是来自北方边境军营的一封直阙天子的上疏,然而此时的皇帝,还沉浸在内宫妃嫔的温柔乡中。

    一道钟声,打碎了皇帝的清梦,宦官们入内将灯烛点亮。

    妃嫔早早的起身,跪侯在床榻旁,皇帝扶着脑袋从踏上坐起,几时了?

    回陛下,已经卯时三刻了。宦官看着水漏上的刻尺回道。

    此时的天色仍是一片昏暗,殿外的积雪已没过脚踝,狂风在窗前呼啸,好似要将人吞噬。

    皇帝疲倦的从榻上起身,一群宫人簇拥而上替其更衣洗漱。

    北边皇帝低沉着声音,还没有消息吗?

    今日一早,角楼来报,有一匹从北边来的快马进入京畿,应该就是军营中的。宦官回道。

    皇帝刚更好衣从屏风内走出,北边的信就已经传回了宫中。

    陛下,北边来的上疏,是巴陵侯所呈。贾舟将一份用布包裹的竹简呈至御前。

    皇帝不慌不忙的拿起茶盏,喝了一口茶,随后又吐出。

    待洗漱过后,皇帝才将奏疏打开,里面的内容,与皇帝所猜想的大差不差,是巴陵侯萧世隆的请罪书,并请求皇帝严惩自己犯下死罪的孙子,以及降职回京。

    朕如果记得没错,巴陵侯长房一脉,就只有这一个孙子?皇帝看着贾舟问道。

    贾舟点头,是,萧明赫是巴陵侯的嫡长孙,也是唯一一个嫡孙。

    巴陵侯倒是舍得。皇帝放下竹简道。

    其孙所犯下的罪行,实乃天理难容,巴陵侯是个识大体的人。贾舟说道。

    也是个心狠之人。皇帝起身道。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皇帝只觉得格外的冷,他走到殿外,才发现下雪了,今年的雪,来的比去年早。皇帝负手站在门前说道。

    瑞雪兆丰年,明年定然是个丰收之年。贾舟递给皇帝一个暖手的炉子,随后退到一旁说道。

    皇帝抱着炉子往自己的寝宫赶,希望能如你所说是个丰年,而不是大灾之年。

    一排排宫灯,照亮着殿庭里的积雪,皇帝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排脚印,随后又被飘来的雪覆盖。

    把袁氏案拿过来。回到殿中后,皇帝说吩咐道,既然巴陵侯都开口了,那么朕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有了巴陵侯的上疏,廷尉对袁氏案的审判,最终通过了朱批。

    以凌迟之刑处决奸杀案的凶手,从犯也都分别判下死罪,而巴陵侯府只是受到了皇帝口头上的批评,但未降下实质的惩罚。

    其实,如果朕能网开一面,巴陵侯萧世隆,是否会更加忠心于朕?皇帝看着案件上自己亲自写下的朱批。

    巴陵侯年长于陛下,乃先帝之重臣,陛下若因为巴陵侯,而特赦其孙,恐怕会引来朝野的不满,也会使巴陵侯更加娇纵,心生傲慢。贾舟提醒道,陛下越是厚待,臣子们的野心,便会越加膨胀。

    朕杀了他的独孙,又岂敢再让他领重兵啊。皇帝担忧道。

    陛下援燕,是打算派重兵前往?贾舟忽然问道,就算楚国能够派出,小人想,燕国也是不敢将之放入境的吧。

    燕国的求援,是求将,而非兵马入境,再添风险。贾舟又道,燕国看似良将多,但其实因为频繁的战争,早已元气大伤,都是靠燕君慕容恒在苦苦支撑,而今他受了伤,燕国的战况不容乐观。

    纵观朝中诸多武将,的确是巴陵侯最为合适。皇帝说道,前不久,漠北的胡人又攻占了三座城池,齐国的援兵已经赶到,燕君派人来催了三次,再不发兵,朕就要被天下人指责了。

    ※ ※ ※ ※ ※ ※ ※ ※ ----

    章华宫

    寝宫的门被人从内打开,屋内的烛光落在了石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