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7b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67章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军方,不愿被卷入欧洲国家之间复杂的纠纷之中,而替英国出力恢复其在东南欧的影响。

    美国同英国虽在1941年春就达成《abc—1参谋协定》,确定了“先德后日”的战略方针,并在1942年12月肯定了这一方针,但美国人担心,一旦对德国战争结束,英国人会退出战争,不承担对日作战的义务,把太平洋战争的重任推到美国身上。

    马歇尔最担心的就是:“狡滑的英国人捉弄了天真的美国人。”

    基于这种考虑和担心,马歇尔将军主张一俟北非战事结束,盟军就立刻挥师北上,在英格兰集结兵力,在法国登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则主张增加分配到太平洋战场的兵力、兵器的比例,从现在的15%,增至30%,加大对日本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

    在1月14日的第一次会议上,英帝国总参谋长布鲁克阐述了英国的战略方针。

    他首先指出:战胜德国潜艇对于战胜德国至关重要,“所有的进攻行动都受到船舶不足的掣肘。

    如果我们不能制服德国潜艇,就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布鲁克接着谈及地面战略形势:德国在苏德战场和北非都处于守势,其同盟国失去信心,因此在1943年战胜德国并非不可能。

    最好的办法是尽力援助苏联,加强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实施两栖登陆。

    而登陆地点应选在交通不便,德国难于迅速集结、屯集重兵的地区。

    他说:由于中欧、西欧交通发达,德国在12至14天内能把7个师从东线运到西线。

    但由于阿尔卑斯山天险,德国在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把1个师运到意大利或巴尔干。

    为了防御漫长的地中海北岸,德国将被迫屯集兵力,并把兵力分散部署在漫长的海岸线上。

    因此在地中海地区发动攻势,可以保持对德国的压力,其对苏联的援助效果,要大大超过冒险在法国北部登陆,并很可能将意大利逐出战争,让土耳其卷入战争。

    ---------------

    7.大西洋海战(2)

    ---------------

    布鲁克元帅讲了一上午。

    下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介绍了太平洋的战略形势和自己的战略方针。

    他说:盟军已在所罗门群岛发起攻势,以保卫美国与澳大利亚的交通线。

    但以目前的兵力兵器,盟军只能推进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

    如果再向前推进,就可楔入日本的防御圈,攻入荷属东印出席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罗斯福、丘吉尔。

    度(今印度尼西亚)或特鲁克和马里亚纳群岛。

    金海军上将坚持说:盟军必须保持对日本的压力,防止日本有充裕的时间巩固其防御圈。

    金的发言立刻引起英国人的反对。

    布鲁克和英国空军参谋长波特尔上将问金:保持对日本的压力是否要改变“先德后日”的战略方针?

    他们指出:增加太平洋方向的兵力,肯定会减少对德作战的力量。

    对此,性格直率的金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担心一旦德国被打败,英国就会让美国独自去收拾日本。

    布鲁克哑口无言。

    波特尔打了个圆场,建议蒙巴顿勋爵领导的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计算一下所需要的兵力兵器和船舶。

    蒙巴顿让委员会中的美国人起草一份估算报告。

    几天后,美国人送上了估计。

    美国1943年在太平洋的目标是:在西南太平洋,继续向腊包尔和萨拉莫亚——莱城推进;在中太平洋,占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扫清通往特鲁克的通道;在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中被日军占领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在缅甸,发动两个攻势,打通滇缅公路。

    为此,需要在太平洋追加21万人、500架飞机和125万吨船舶。

    英国人读后吓了一大跳,问美国人哪里弄那么多的船。

    英美两国战略家的讨论陷入僵局。

    马歇尔虽然反对在地中海地区发动攻势,但布鲁克出色的发言和令人信服的论据,却在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当时美国空军尚不是独立军种)中赢得了支持者。

    布鲁克指出:德国无须从东线抽调兵力,就可在法国集结44个师。

    而盟国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登陆舰艇去击败这些德军,因此,盟军应利用已经在北非集结起来的兵力,占领西西里,将意大利逐出战争,迫使德国调重兵占领意大利和巴尔干,接管原先由意军驻守的地区,以分散德军的兵力。

    针对美国人担心卷入在意大利半岛的作战,布鲁克告诫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不要支持任何(意大利)反法西斯骚乱,这样做只会没有目的地牵制自己大量的兵力”。

    布鲁克的发言切中要害。

    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支持在地中海地区发动攻势,认为这样可以比在法国北部登陆更能分散德国空军的兵力;如果意大利垮台,盟军可以获得空军基地,轰炸罗马尼亚油田和德国合成石油工厂。

    金海军上将也认为布鲁克论据充分。

    在地中海地区发动攻势,占领西西里岛,可以充分使用盟国在该地区现有的兵力。

    因此表示愿提供充分的海军支援。

    布鲁克的发言也折服了罗斯福总统。

    罗斯福同意英国人1943年的战略方针。

    1月23日,英美两国参谋长们达成了1943年战略方针的协议:同盟国的物资仍必须首先用于击败德国潜艇。

    必须尽量向俄国运输供应品,以便支援苏联军队。

    在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将按照下列目标进行,即在1943年内,使用同盟国可能用于对德作战的一切兵力,击败德国。

    采取攻势的主要作战方针如下:地中海方向: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航线更为安全。

    (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

    (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

    联合王国方向:……

    3对德国进行最猛烈的空中攻势,以打击德国的战争势力。

    ……

    在太平洋和远东方向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其目的为维持对日本的压力,并能在德国战败时,立即对日本发动全面攻势。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这个战略方针非常满意。

    但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让吉罗将军和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两派抗德力量携手共同抗击德寇。

    戴高乐将军从1940年6月到达英国后,违反法国维希政府的禁令,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6·18”演说,举起抗德救国的大旗,组织起“白由法国运动”。

    因此被维希政府缺席判处死刑。

    英国政府一直支持戴高乐,向他提供经费和装备。

    但美国政府则对戴高乐持有偏见,一直同维希政府保持外交联系。

    如前文所述,艾森豪威尔在北非已开始同达尔朗合作。

    但在达尔朗遇刺身亡后,法属北非出现谁来出任总督、指挥法军的问题。

    罗斯福没有看上戴高乐,想让吉罗出任;英国人却是戴高乐的保护者。

    但丘吉尔决不想因为戴高乐而破坏与美国的关系。

    丘吉尔在动身去卡萨布兰卡之前,要外交大臣艾登以断绝支援为要挟,逼使戴高乐去北非与吉罗会见、握手。

    ---------------

    7.大西洋海战(3)

    ---------------

    甚至威胁说,如果不去卡萨布兰卡,英国就主张“由别人接替他那设在伦敦的法国解放委员会的职位”。

    但戴高乐在卡萨布兰卡会议开始后,仍不动身。

    罗斯福急电催促艾登:“新郎已到,新娘何在?”

    在三请四催之下,戴高乐终于在1943年1月22日飞到卡萨布兰卡。

    戴高乐来到卡萨布兰卡,住在与吉罗相邻的别墅里,却拒绝与吉罗相晤。

    吉罗将军对戴高乐更是不屑一顾。

    丘吉尔、罗斯福二人为此伤透了脑筋,软硬兼施,想逼二人“成婚”。

    功夫不负有心人,英美两国首脑最终迫使戴、吉两人同意会见、握手。

    1943年1月24日下午,这两位法国将军终于在罗斯福别墅的花园里同时亮相,在罗斯福面前做了“一次短短的、甚至是勉强的握手”。

    当丘吉尔进来时,戴高乐对他说:“我们两人已经同意……

    我们将尽我们的力量来草拟一个圆满的计划,一起行动。”

    1月26日,两人发表了联合公报:“我们会见了,交谈了,确定了所要达到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彻底打败敌人,以获得法国的解放和全人类自由的胜利。

    “如果在战争中能把全体与盟国并肩作战的法国入团结起来,我们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达到。”

    丘吉尔写道:“在举行这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告成功的强迫婚姻或‘持枪通婚’之后,总统便对记者发表了演说,我支持他们意见。”

    罗斯福、丘吉尔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罗斯福在招待会上爆炸了一颗“大炸弹”。

    由于会议一直严格保密,记者们见二位首脑一起出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罗斯福总统的一席话更使他们目瞪口呆:“……只有完全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威力,世界和平才能到来……

    摧毁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战争威力,就是要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这并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或日本的人民,而只是说要消灭这些国家的以征服和镇压他国人民为基础的哲学。”

    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无条件投降”,在当时和战后一直受到许多政治家、军事将领、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