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7b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世祖 > 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
    荆南与襄州的情况,迅速地传回东京,上报天子,顺利地让刘承祐都大感意外,若非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他都有种四海臣服的错觉。

    “齐国公真国之元老,南天一柱,忠诚可嘉,忠诚可嘉啊!”刘承祐两眼眯成一道喜悦的弧度,嘴里夸着安审琦。

    范质恭立在殿中,说道:“齐公严明无翳,宽简自居,善知奇正之谋,备熟孤虚之法,以之镇襄州,譬若长城,陛下可安!”

    刘承祐点了点头,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听闻其子安守忠,也是少年俊才,在襄州广有其名。齐国公有意让其入朝为将,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有此良才,朕岂能不笑纳之?”刘承祐指着侧边一名侍候的官员:“传命枢密院,安守忠到东京后,军职安排,因其能妥善安置!”

    “安守忠的名字,也取得好啊,齐公之心迹,一片赤忱啊......”

    “是!”

    奉命的官员名叫王著,文质彬彬的模样,嗯,王溥南下去宿州上任了,皇帝身边又换年轻人了。

    乾祐三年大汉科举开常举,礼部尚书赵上交仍知贡举,这一次的纳才规模,空其前,诸科取士上千。而这王著,乃进士及第,名次前列,并且,非常幸运地被天子“抽取”,官拜右拾遗,侍奉御前。

    对于“王著”这个名字,刘承祐脑海是有点模糊印象的,有的时候,名臣勇将的姓名经历容易遗忘,某些“小故事”里的主人公,却能长期保持着记忆。

    故事大概是,宋太祖赵匡胤设宴,王著在席,酒酣,思念后周故主,大声喧哗,赵匡胤不罪,命人扶下休息。王著不肯,掩于屏风失声痛哭。有臣子上奏,请赵匡胤治其怀念前朝之罪,赵匡胤展示其宽宏大度,说一书生酒醉,又知其脾性,不足为怪......

    后来,王著是暴病而亡的。

    是故,在诸多名次前列的进士中,刘承祐就挑中了王著这个有“眼缘”的,到如今,他已不需要仅盯着“历史名人”了,没必要......

    “陛下,就南平王所请,馈粮给饷之事,当如何答复?”范质请道。

    提及此,刘承祐不禁乐了,笑得略微含蓄:“这高保融,吝啬的脾性倒也从其父,反与朕讨论起价钱来了!”

    范质常年严肃的脸上,也隐现笑意,说道:“臣却看到,南平王对陛下与朝廷的敬畏!”

    沉吟一会儿,刘承祐说道:“派人答复高保融吧,就说朕同意他的请求了,屯澧之军,就由他馈粮三月,之后的,由襄、安、郢三州输送!”

    说着看了范质一眼,刘承祐语气中甚是感慨:“荆南对朝廷如此效顺,其有困难,朕也当理解,否则传将出去,让天下人怎么看待我大汉君臣,不可过于霸道啊......这样,诏赐高保融丝绸五十匹,算是朕一份心意吧!”

    “是!”

    此番在荆湖的布置,刘承祐之意,除了谋算南唐之外,又岂仅在于那点兵马,那点钱粮上。

    这是自乾祐元年,却孟蜀,平河中之后,刘承祐再度对外露出爪牙。这是也一次尝试,并且效果喜人,事实证明,如今的大汉中枢对地方的影响比刘承祐想象得要大得多。

    一直以来,鉴于建国以来的艰难困厄,苦于时势国情,刘承祐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而此后,无论治政用兵,他觉得,自己都可以更大胆些了......

    “陛下,近来中枢收到不少西京留台官员的上奏,都是弹劾西京留守史弘肇的!”范质提起一事:“政事堂不敢自专,还请陛下垂训!”

    “唔......只怕又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吧!”刘承祐轻描淡写地问道,浑不在意的样子。

    自史弘肇外放洛阳,以其强势地不讲道的作风,将西京官僚、勋臣、豪强、富商,炮制得可谓“欲仙欲死”。其当值期间,一直伴有弹劾、诋毁之声,源源不断传来,若有一月,没有收到西京的举告奏疏,东京这边,反倒不习惯了。

    只是,由于腹黑天子刘承祐的缘故,对于史弘肇在洛阳的工作,他心里是很满意的。西京那么多吸大汉血财的勋臣、豪富,正当史弘肇这样的恶人去磨一磨。

    故,再闻范质提起关于史弘肇的弹劾,刘承祐并不意外,只当寻常。

    不过,范质显然另有想法,提醒着说道:“陛下,此次情况有些特殊!”

    “嗯?”果然引起了刘承祐注意:“怎么回事?说!”

    “因陛下前核查全国土地、丁口诏,史弘肇命属下职吏、官兵、差役于洛阳境内进行全面清查。这本是奉诏命,然下面的职吏行事太过恣意,大汉官员、勋臣多于西京置田产,设庄园,未登记在册者,甚多。史弘肇依旧籍,按图索骥以核之,不在籍册者,尽数收缴。”

    “如此一来,西京上下,因此而破家失地者,数不胜数。民怨由此而积,竟生仇恨,有人聚财合资以雇游侠刺之,为史弘肇尽数擒拿虐杀。后又派兵,于西京城内大肆缉拿主谋,逮捕数十人,严刑审问,不加查证,亦未上报东京,便悉数弃市!”

    “陛下,而今西京,士民官商,无不因史氏之政而怒,怨愤之声,足以载道......”

    听完范质的汇报,刘承祐表情也不禁严肃了许多,凝眉说:“郑国公按朝廷诏命行事,有何过错,民怨何来?”

    说着,瞥了范质一眼:“土地乃民之根本,衣食所依。那些连田阡陌者,为何不早报官府登记,其间缘由,朕岂不知?这些年,西京所招徕屯垦复耕之民,军功赏赐之地,可曾被侵扰?范卿嘴里所言之民怨民愤,究竟所指何人?”

    虽然并不是针对范质,但天子连问,落入范质之耳,却让这向来沉稳严肃的大臣心中惴然。

    观刘承祐面色冷硬,仍欲维护史弘肇的模样,心中不由默默叹了口气:“陛下......”

    不待其话说出口,刘承祐又道:“然而,郑国公一介武夫,素来强硬,行事过激,处置不当,也是不该。恣意逮捕,悍然杀戮,有草菅人命之嫌,更是不该!”

    这番表态之后,刘承祐看着范质:“范卿以为,当如何处置此事?”

    天子之问,显然有回心转意的迹象,不过范质保持着沉稳,态度谨慎了些:“郑国公在洛,素以厉刑峻法御政,治虽井然,民实不安。臣且问,西京士民,上得街市,行色匆匆,私言交谈,声不敢扬,百二市坊,竟无一丝笑语。郑公在任,西京百姓不得安居,商贾不得乐业,且其积愤甚多。尤其此次,处置过于失当......”

    数落了一通史弘肇的不是,范质想到了什么,又改口:“不过,这些情况,皆是奏章与风闻而来,实情如何,还需陛下派人查证。西京留守毕竟国家重职,郑公又是开国元勋,具体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听完范质这一番话,刘承祐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史弘肇在西京任职多久了?”

    “差四月,即满三年!”范质答道。

    “那就让他挪挪窝吧,政事堂可议一议,当迁何职,是调回东京,还是移往他镇!”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调离史弘肇,刘承祐其实早有此心,再让他镇压下去,洛阳恐怕要废了......

    “是!”

    范质告退之前,刘承祐突然语气平淡地问:“被郑国公清缴土地者,可有你范家?”